异形词:汉语中的“双胞胎”及其规范使用
来源: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:2025-04-10
在汉语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读音相同、意义相近但写法不同的词语,如“笔画”与“笔划”、“唯一”与“惟一”等。这类词语被称为异形词,即同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。它们的并存既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,也给规范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。本文将以具体异形词为例,探讨其成因、规范标准及实际应用中的选择策略。
一、异形词的成因:历史演变与用字习惯
异形词的产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:汉字的多义性:同一个词可能因不同字形表达相似含义,如“身份”与“身分”。
1.方言影响:某些地区更倾向于使用特定写法,如“纽扣”在北方更常见,而“钮扣”在南方仍有使用。
2.简化字与繁体字的转换:如“唯一”(简化字)与“惟一”(受繁体影响)。
3.行业习惯:如“订金”与“定金”在法律文书中的区别。
二、典型异形词辨析
1. “笔画” vs “笔划”
“笔画”:指构成汉字的基本线条,如“横、竖、撇、捺”。
“笔划”:曾与“笔画”通用,但现代规范以“笔画”为准。
规范依据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以“笔画”为主条,“笔划”为副条。
2. “唯一” vs “惟一”“唯一”:现代汉语推荐写法,强调“独一”。
“惟一”:受繁体字影响(“惟”在古汉语中更常见),现已较少使用。
规范依据:2001年《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》推荐“唯一”。
3. “订金” vs “定金”“订金”:预付款,可退还(如预订商品)。
“定金”:法律术语,具有担保性质,违约不可退。
规范依据:法律文书应严格区分,日常用语可混用。
4. “身份” vs “身分”“身份”:现代常用,如“身份证”。
“身分”:旧式写法,现多见于台湾地区。
规范依据:大陆规范以“身份”为准。
5. “啰嗦” vs “噜苏”“啰嗦”:形容说话冗长、琐碎。
“噜苏”:方言变体,非规范写法。
规范依据: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仅收录“啰嗦”。
异形词是语言的活化石异形词的存在既是汉语历史演变的见证,也是规范化进程中的挑战。面对“笔画”与“笔划”、“唯一”与“惟一”等选择,我们应在尊重规范的同时,理解其背后的文化逻辑,让语言既准确又充满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