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职务称谓中的"叠字病"——以"区委书记"为例
来源: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:2025-04-09
在机关公文里,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笔误往往能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。比如将“区委书记”误写为“区区委书记”,表面上只是多了一个“区”字,实则暴露了某些公文撰写者对行政称谓规范的生疏,甚至反映出形式主义思维的残留。这种错误虽小,却值得深究——它不仅仅是一个语法问题,更关乎行政文书应有的严谨性与权威性。
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如同一棵大树,层级分明。在市级以下设“区”,“区委”即“中国共产党××区委员会”的简称,其负责人自然称为“区委书记”。这一称谓本身已经包含了行政层级信息,无需画蛇添足。
这种错误往往源于两种思维惯性:一是口语化表达的干扰,比如在日常交流中,人们可能会说“咱们区的区委书记如何如何”,但在正式公文中,这种冗余表述必须剔除;二是对“区委”全称的误解,误以为“区委”是“区委委员会”的缩写,进而错误地补上一个“区”字。
那么如何避免此类错误呢?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入手:
一是强化规范意识: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应熟读《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》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》等文件,明确职务称谓的标准化表达。
二是建立审核机制:在公文签发前,应由专人核查职务表述是否规范,避免因习惯性口语或思维惰性导致错误。
第三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手段:如今许多办公软件已内置公文校对功能,可自动标记“区区委书记”这类冗余表述,辅助人工审核。
“区委书记”与“区区委书记”的区别,看似只是文字问题,实则也是文字工作者工作态度的体现,对待面向公众的文章,我们要再细节处一丝不苟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慎易以避难,敬细以远大。”在每一个字、每一份文件中都秉持严谨态度,才能更好地树立党政机关的权威性与公信力。
蓝太平洋(http://www.bluepacific.com.cn/)。期待与您携手合作,共创辉煌未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