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权力”VS“权利”:理清差异,用对词
来源: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:2025-02-26
在日常生活和法律语境中,“权力”和“权利”是两个常被提及且容易混淆的概念。尽管它们听起来相似,但在定义、行使主体、强制性、法律地位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本文旨在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,指出常见的错误使用方式,并提供正确的使用范例。
一、权力与权利的区别
(一)定义与行使主体
权力:通常指国家机关及其特定工作人员依法享有的、对他人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力或支配力。它是一种公共权力,主要体现为国家机关在执行公务时的立法、行政、司法等行为。
权利:指法律赋予公民、法人或其他组织实现其利益的许可和保障。它可以是个人或组织享有的各种权益,如生命权、财产权、名誉权等。
(二)强制性
权力:具有国家的直接强制力,对不服从者可以依法进行制裁或处罚。
权利:虽然权利主体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,但其强制性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间接强制。当权利受到侵害时,权利人可以请求国家机关予以保护或救济。
(三)法律地位
权力:权力是单向的、自上而下的,双边关系不平等。权力主体对授予的权力不得放弃或转让,否则可能构成渎职。
权利:权利可由权利人独自享有,可以是针对特定相对人的权利(如债权),也可以是针对一般相对人的权利(如财产所有权)。除了一些与人身紧密相关的权利外,很多权利是可以放弃或转让的。
(四)社会功能
权力:主要体现公共利益,是维护社会秩序、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。
权利:主要体现私人利益,是保护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基础。
二、常见的错误使用方式
(一)将权力与权利混为一谈: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常将“权力”和“权利”混用,如“我有权要求你这样做”可能被误用为“我有权力要求你这样做”,忽略了行使主体的差异。
(二)滥用权力概念:有时,人们会将个人或组织的影响力、地位等误称为“权力”,如“他在公司有很大的权力”,实际上这可能只是指他在公司中的地位或影响力较大,而非指他拥有国家机关的公共权力。
(三)忽视权利的界限:在行使权利时,一些人可能忽视法律的界限,过度主张自己的权利,甚至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。
三、正确的使用方式
(一)明确行使主体:在使用“权力”时,应明确其行使主体为国家机关及其特定工作人员;在使用“权利”时,应明确其行使主体为公民、法人或其他组织。
(二)区分强制性:在描述“权力”时,应强调其国家的直接强制力;在描述“权利”时,应指出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间接强制性。
(三)尊重法律地位:在提及“权力”时,应指出其单向性、自上而下的特点,以及不得放弃或转让的义务;在提及“权利”时,应强调其可由权利人独自享有,且部分权利可以放弃或转让的特性。
(四)明确社会功能:在阐述“权力”时,应指出其维护社会秩序、实现公共利益的功能;在阐述“权利”时,应强调其保护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基础作用。
“权力”和“权利”是两个在法律语境中具有明确区分度的概念。明确它们的区别、避免常见的错误使用方式,并正确使用这两个概念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行使自己的权益,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国家的权力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时刻保持对这两个概念的敏感性和准确性,以促进社会和谐与法治建设。
蓝太平洋(http://www.bluepacific.com.cn/)。期待与您携手合作,共创辉煌未来!